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變化和細胞膜電位的變化是細胞活動的兩個重要指標,由于鈣信號衰減較慢,并不能充分表征神經元的動作電位,而且閾值以下的電壓信號完全被忽略,于是科學家們利用細胞膜電位改變作為信號進行熒光成像。
細胞膜電位變化是細胞活動最基本的信號,當膜電位變化時,細胞膜上鑲嵌的許多蛋白質分子都會改變形狀,這類隨膜電位改變形狀的蛋白分子叫電壓敏感元件。而電壓成像技術原理就在于將電壓敏感元件和熒光蛋白連接起來,當膜電位改變時,電壓敏感蛋白的改變就會影響熒光蛋白的結構,從而改變了后者的發(fā)光特性。這樣就可以利用熒光來看神經細胞膜的膜電位變化了?! ?/div>
遺傳編碼的熒光電壓指示劑(Genetically encoded voltage indicators, GEVIs)改造于一種細菌能吸收陽光的蛋白質--古紫質Archaerhodopsin,其能隨著細胞膜電位改變發(fā)出熒光。通過GEVIs九游會j9可以成像神經元的快速放電信號與閾下電活動,能實時監(jiān)測細胞膜電位的波動,相比于鈣指標,更能直接反映神經元的活性。
圖8 三種類型GEVIs的示意圖(Storace, D., et al., Trends Neurosci, 2016)
Voltron,是一種新型電壓指示劑,不同于傳統(tǒng)的GEVIs依賴于微生物視紫紅質或熒光蛋白(這些熒光基團缺乏亮度與光穩(wěn)定性),Voltron利用明亮且耐光型的合成染料。其原理在于Voltron將電壓敏感性微生物視紫紅質結構域和自標記蛋白標記域結合染料結合,后者可共價結合一種人工熒光染料配體,合成染料給藥方式簡單,且可跨血腦屏障。體內同時成像神經元的數量擴大10倍,且成像時間更加持久。
圖9 Voltron結構的示意圖(Eric R. Schreiter’s lab., science, 2019)
神經元功能成像是探究神經元編碼各種功能的重要科學手段,廣泛應用于神經生物學等各個研究領域,目前最常用方法為鈣成像和電壓成像。得益于雙光子成像技術,通過記錄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變化或細胞電位變化,實時反應細胞活動,實現了一系列行為動物活體動態(tài)功能成像技術!
三、神經遞質熒光探針
在已知宇宙中,腦可能是最復雜的物體之一。根據前人的估計,九游會j9的腦大約有1010-1012個神經元和1011-1013個膠質細胞,同時每個神經元擁有103-104個突觸與其他神經元形成聯系。神經遞質作為突觸間傳遞信息的重要“信使”,在神經元與細胞之間的通訊交流中起到關鍵的媒介作用,神經遞質的紊亂常常伴隨各種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對神經遞質的探測追蹤是研究大腦功能和相關疾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如何在擁有數十億個神經細胞、數萬億個突觸連接的大腦中精確檢測神經遞質的釋放,是長久以來困擾科學家的一個難題。
北京大學李毓龍團隊利用可與神經遞質相結合的G蛋白偶聯受體作為探針的骨架,將熒光蛋白(cpEGFP)與特異性的人源神經遞質受體巧妙地進行分子水平的融合和改造,成功開發(fā)出新型可遺傳編碼的一系列神經遞質熒光探針?! ?/div>
1)神經遞質熒光探針原理
這一系列神經遞質探針原理類似,都是基于人源神經遞質受體,其原理在于把cpEGFP嵌入特定的神經遞質受體,受體與神經遞質結合后會引發(fā)受體構象改變轉換為熒光信號(圖10)。
目前通過病毒注射、轉染等技術手段,可以將這種可遺傳編碼的探針表達在細胞或小鼠腦部,借助成像技術,觀察神經遞質濃度的實時變化。這類神經調質探針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分子特異性、精確的空間分辨率和亞秒級響應速度,已在果蠅、斑馬魚。小鼠腦部十幾種神經元上得到驗證,這將為研究大腦的功能以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機制的解析提供重要的工具。
圖10 GACh原理(Yulong Li’s lab., Nat Biotechnol, 2018)
2)常見的神經遞質熒光探針
1、DA
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調控包括學習、記憶、運動等一系列關鍵功能,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喟桶誹秸氚:DA1h和DA1m兩種版本,分別對應高/低親和力,適用于多巴胺釋放量不同的腦區(qū)(圖11)。
圖11 GRABDA sensors表達在細胞和神經元中(Yulong Li’s lab., cell, 2018)
2、Ach
乙酰膽堿是人類發(fā)現的第一種神經遞質,負責調節(jié)睡眠、成癮、學習記憶等過程。乙酰膽堿信號傳遞失常,會導致先天性肌肉萎縮、糖尿病、阿茲海默癥等疾病。GACh2.0對生理濃度乙酰膽堿具有高信噪比、高靈敏性的光學信號變化響應,并且具有亞秒級動力學及高度分子特異性,可實現對時空特異性乙酰膽堿信號的精確指征(圖12)。
圖12 GACh2.0 sensors特性(Yulong Li’s lab., Nat Biotechnol, 2018)
3、NE
去甲腎上腺素作為一種重要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參與感覺信號的調節(jié)、注意力調控、睡眠于覺醒、學習記憶等生理過程,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或信號傳遞的受損與一系列的精神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病變息息相關。去甲腎上腺素探針包含:NE1m和NE1h兩種版本,分別對應高/低親和力,適用于檢測局部突觸傳遞和非局部非突觸傳遞的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圖13)。
圖13 GRABNE sensors表達神經元(Yulong Li’s lab., Neuron, 2019)
此外,李毓龍教授團隊正在積極開發(fā)更多新的神經遞質、神經肽等熒光探針?! ?/div>
更多請搜索。。。(考慮加搜索框)
成像技術應用案例
1、GCaMP6f
客戶發(fā)表文章:Science. (IF=41.058). Ren S,et.al. (2018). The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is a critical thalamic area for wakefulness. [腺相關病毒, 覺醒]

注射部位:小鼠PVT
載體:AAV-CaMKIIα-GCaMP6f
注射體積:100nl
觀察時間:4周
2、GCaMP6s
、 客戶發(fā)表文章:Science. (IF=41.058). Mu D,et.al. (2017). A central neural circuit for itch sensation. [腺相關病毒, 癢, 光遺傳, 化學遺傳,鈣成像]
注射部位:小鼠PBN
載體:AAV-hSyn-GCaMP6s
血清型:rAAV2/9
病毒滴度:5.3x1012 VG/mL
注射體積:300nl
觀察時間:3周
?、?客戶發(fā)表文章:Nature Neuroscience. (IF=19.912). Yao J,et.al. (2018). A corticopontine circuit for initiation of urination. [腺相關病毒, 神經環(huán)路]
注射部位:小鼠皮層M1、PMC
載體:rAAV2/1-hSyn-Cre&rAAV2/9-DIO-hChR2(H134R)-mCherry、rAAV2/9-DIO-GCaMP6s
病毒滴度:rAAV2/1: 5 × 1012 VG/mL;rAAV2/9-DIO-hChR2:1.2 × 1013 VG/mL;rAAV2/9-DIO-GCaMP6s:0.5 × 1012 VG/mL
注射體積:多點注射,每位點30-40nl
觀察時間:4周
3、GCaMP5G
客戶發(fā)表文章:Neuron. (IF=14.319). Han Q,et.al. (2018). A Visual-Cue-Dependent Memory Circuit for Place Navigation. [AAV, 學習與記憶, 鈣成像]
注射部位:小鼠MECII
載體:pAAV-Syn-GCaMP5G
血清型:rAAV2/9
注射體積:約100nl
觀察時間: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