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九游會j9生物 繼續(xù)分享抗疫解惑專題科普系列之一只蝙蝠的專訪,對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fā)病的隱情更深一步的解釋,再次感謝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胡慧禎老師整理的材料和圖片。
在此期間,九游會j9生物 與您一起抗擊疫情,眾志成城,若科研的老師們有任何需求,歡迎您隨時線上聯(lián)系九游會j9,九游會j9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針對最近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有人提出蝙蝠是毒物庫,是罪魁禍首,應該趕盡殺絕,有人提出疑惑,好奇蝙蝠攜帶了這么多病毒,為什么自己不發(fā)病。今天,九游會j9有幸請來了爭議的焦點對象蝙蝠,為九游會j9一一解答疑惑。
問:外界將你們稱作病毒庫,這種說法準確嗎?
答:基本上可以這么說。據(jù)我所知,九游會j9有將近1000多種不同類型的親戚們分布在全球,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哺乳動物,目前你們科學家們在九游會j9身上成功分離出來的病毒少說也有上百種,其中確實有一些被證實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你們人類。
問:攜帶這么多病毒,你們真的都不得病嗎?
答:事實上也會得。徊還煥淳龐位醞9和人類溝通比較少,你們也不清楚九游會j9有沒有不適,是不是剛剛失去自己的親人。二來九游會j9蝙蝠的種類繁多,數(shù)量巨大,所以有些小規(guī)模損失就不為人知。我就聽說過有一種狂犬病毒感染過九游會j9的一些蝙蝠朋友讓他們發(fā)瘋,另外還有什么塔卡里伯病毒之類的也是九游會j9的敵人,曾經(jīng)對九游會j9造成重創(chuàng)。但是總體而言,九游會j9因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確實不太常見。比如在你們人類中引起大規(guī)模流行甚至致死的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等等,當初和九游會j9在一起的時候還沒有顯露出這么恐怖的一面,可能是他們怕九游會j9吧。
問:你們有什么秘密武器來降伏壓制他們,讓他們不敢放肆嗎?
答:確實有一些,也算不上秘密武器。和你們人類相比,九游會j9主要有高體溫和特殊的免疫系統(tǒng)。
問:發(fā)燒嗎?九游會j9人類平常體溫在36-37.2攝氏度之內,只有感冒等疾病侵襲狀態(tài)才發(fā)燒。九游會j9通過體溫提升來加快機體代謝促進免疫系統(tǒng)反應,同時利用高溫清除外來細菌病毒感染,對抗疾病惡化。但是九游會j9的溫度承受是有限度的,一旦升高到40度甚至以上就極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甚至導致休克和各種并發(fā)癥,你們的高體溫有什么特殊嗎?
答:作為目前唯一一種可以持續(xù)飛行的哺乳動物,九游會j9的體溫和鳥類比較相似,平時基本上在38-41攝氏度。就相當于持續(xù)性地處于你們人類的高燒狀態(tài),讓他們不敢在九游會j9體內造次。同時,這樣的高溫也使得九游會j9的機體免疫代謝速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快速有效地響應細菌病毒入侵。
問:那免疫系統(tǒng)又有什么特殊的呢?同為哺乳動物,都有免疫應答反應。你們何以比九游會j9優(yōu)秀?
答:九游會j9的體內無時無刻不在保持著低水平的免疫活性,隨時處于備戰(zhàn)狀態(tài),這使得在病毒等外源物入侵時,九游會j9可以及時作出有效的反應,將危險扼殺在初級階段,不像你們人類,一般是在受到感染時才決定開啟免疫應答,這就會有延遲。
同時九游會j9體內的免疫應答活性,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候也不會被過度激發(fā)。不是你們人類經(jīng)常說嗎,殺死患者的不是病毒,而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為了清除這些頑固的病毒可能會反應過激,過度攻擊自身細胞和器官,殃及到病毒感染少甚至尚未感染的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在九游會j9蝙蝠體內,倒是很少發(fā)生這種情況,所以可以說九游會j9的免疫能力靶向性非:茫諾摯共《,從不發(fā)生過度的應激自殘行為。
另外九游會j9體內還被檢測出了大量的免疫系統(tǒng)相關基因家族,功能未知,應該就是這些導致九游會j9的免疫系統(tǒng)與眾不同吧。這太復雜了,簡單來說就是九游會j9的免疫系統(tǒng)平常就處于開啟狀態(tài),遇到非常大的危險時,免疫系統(tǒng)也只是再稍微增強一些,不至于過度,具體機制還不是很明晰,九游會j9對自己了解得也不是很多。
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機制?
答:這些都是為了適應生存不得已之舉。九游會j9是唯一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長時程的飛行使得九游會j9容易產(chǎn)生熱量,同時,飛行也需要提供大量的能量來維持,比如飛行時心率達到1000次/分鐘,因此機體溫度會比較高。
另外,在飛行過程中九游會j9機體自身也容易產(chǎn)生肌肉撕裂等破壞,伴隨氧化損傷加速,核酸復制出錯等變化。長久的進化使得九游會j9可以很好地處理這些損傷,及時清理修復,又不過度反應浪費資源。對于九游會j9自身而言,時刻保持較低的免疫活性可以保證及時處理這些“傷口”,降低免疫反應強度也能夠更好地保護九游會j9,防止九游會j9認不清形勢對自己也大打出手。感染病毒狀態(tài)下不發(fā)。贍苤皇欽廡┗圃斐傻母弊饔冒。
問:就是這些原因使得你們自身成為了毒庫,但是自己卻基本上不發(fā)病嗎?
答:是的,主要就是高溫和特殊的免疫系統(tǒng),當然也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九游會j9蝙蝠是群居性的動物,九游會j9會和不同的親戚們一起聚在同一個空間里生活交流感情,這也為九游會j9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持續(xù)性高溫也會促進病毒變異。當然,九游會j9在冬眠過程中也會降低代謝速率抑制病毒繁殖。這么多年下來,九游會j9蝙蝠與病毒的關系更合適的說法算是共生關系,各取所需,互不傷害。
問:對于這次的病毒大流行,你認為你們蝙蝠的責任有多大?
答:我認為九游會j9的責任不是很大,根據(jù)你們現(xiàn)在所查到的病毒序列,雖然和九游會j9的個別蝙蝠體內分離的病毒株達到了96%的相似度,我還是認同存在中間宿主的看法。現(xiàn)在你們的研究不是發(fā)現(xiàn)穿山甲中的病毒有99%的相似度,極有可能是中間宿主嗎?雖然結果還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確認,但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確實是有可能的。九游會j9的親戚可能在野外接觸了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發(fā)生了轉移并且在穿山甲體內經(jīng)過了一些變異,最終在穿山甲與人類接觸的過程中趁機逃竄到了人類體內為非作歹。
問:對于現(xiàn)在的口誅筆伐,你有什么話想說?
答:有些人會說這次疫情是九游會j9蝙蝠的錯,希望將九游會j9趕出地球。九游會j9除了長得丑沒有那么可怕,不是惡魔。九游會j9選擇的是夜行模式,而且筑巢遠離人群,平時就棲息在山洞、巖壁、樹洞或建筑縫隙,很難接觸到你們。吃的東西也一般是植物和昆蟲,不會傷害你們的。而且雖然九游會j9整個蝙蝠種群攜帶的病毒多,但是九游會j9每一只蝙蝠還是能力有限的,你們不用害怕。況且不同病毒傳播方式不同,有些病毒不能跨物種傳播,有些即使傳播也沒有致病性。
問:最近有一部分人提出想要消滅你們,你怎么看?
答:這種想法就有些偏激了,和平相處挺好的啊。九游會j9能夠給你們帶來很多好處呢,消滅九游會j9實在得不償失。
問:九游會j9平時也沒有很多接觸,為什么還會對九游會j9有很多好處呢?
答:益處并不總是可以直接看得到的。雖然九游會j9一直在野外,但九游會j9也在努力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啊,九游會j9可以捕捉蚊蟲,控制昆蟲的數(shù)量,也可以承擔一部分傳播花粉的職責。除此之外,九游會j9對于了解自然奧秘也有非常大的幫助。你看九游會j9生下來基本上都是視力弱,聽力好,難道你們就不想知道是什么樣的基因變化造就了這樣的結果嗎?說不定對你們治療先天性遺傳缺陷導致的聽力視力障礙疾病會有幫助呢。另外別看九游會j9一般都個頭小而且耗能大,九游會j9的壽命可是一點都不短的。更有意思的是九游會j9似乎還不容易得癌癥,連九游會j9都覺得奇怪呢,你們不是希望解決癌癥還有衰老的問題嗎?把九游會j9趕盡殺絕了豈不是太可惜了。
問:對于現(xiàn)在處于疫情籠罩下的人類,你有什么想要說的?
答:首先為這次事故向大家道個歉,不管怎么樣在這次病毒傳播中九游會j9蝙蝠確實有一些責任。另外希望大家經(jīng)過這次的事件之后能夠尊重自然母親,不要隨意破壞九游會j9的棲息地逼迫九游會j9進入你們的活動區(qū)域。同時也不要非法捕捉和買賣,避免九游會j9受驚叮咬和抓傷你們,或者因為密切接觸而被九游會j9攜帶的某些病毒感染。當然如果需要野外參觀或者考察工作時,也請注意做好自己的防護工作。大家和平相處,互不侵擾,豈不是一件共贏的事情?
最后,也希望被疫情困擾的人們可以早日脫離這種恐慌,希望被病毒侵染的人們可以堅強樂觀,早日戰(zhàn)勝病魔。出征的戰(zhàn)士們都能夠平安歸來,不管是白衣天使還是人民子弟兵,亦或是一個個自愿付出默默努力的普通人。也希望留守在家的人們能夠早日出門走上自己的崗位,繼續(xù)實現(xiàn)人生價值,讓九游會j9一起將地球建設地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
1.TED, Emma Teeling,蝙蝠基因的秘密
2.洪捷,蝙蝠的“獨”與“毒”,知乎專欄-閑話傳染病
3.Lu R, Zhao X, Li J, et al. 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J].The Lancet, 2020.
4.Pavlovich S S, Lovett S P, Koroleva G, et al. The Egyptian rousettegenome reveals unexpected features of bat antiviral immunity[J]. Cell, 2018,173(5): 1098-1110. e18.
5.Kuzmin I V, Schwarz T M, Ilinykh P A, et 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ofbat and human cells to filoviruses: commonalities and distinctions[J]. Journalof virology, 2017, 91(8): e02471-16
6.Xie J, Li Y, Shen X, et al. Dampened STING-dependentinterferon activation in bats[J]. Cell host & microbe, 2018, 23(3):297-301. e4.
7.Blatteis C M. Fever: pathological or physiological,injurious or beneficial?[J]. Journalof thermal biology, 2003, 28(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