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解惑專題科普 | 解藥何時能到?
今天,九游會j9生物 繼續(xù)分享抗疫解惑專題科普系列之二,本次是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王飛老師整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發(fā)展的過程。
編者按:
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席卷中國,武漢封城,各地自保。
一時間,大家對如同幽靈般存在的新型冠狀病毒形成了恐慌,口罩脫銷,謠言四起。
好在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應對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早已廣為流傳: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但是這些都是無奈之舉,無論隔離、停工,還是取消社會活動,都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
如果能夠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大家的心里才會有個底,才能做到一藥在手,說走就走。
可是,解藥何時能到?這成了一個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隨著疫情的發(fā)展,各種能夠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一旦被報道,就會在社會上引起一波波的浪潮。
2020年1月25日,由饒子和院士領銜的團隊率先開展了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
他們深知找到一種嶄新的藥物來治療新冠肺炎,在時間上是不切實際的。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斗中,只有在短時間內找到有效的藥物,才能解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所以他們利用自己的技術優(yōu)勢,首先對新冠病毒的高分辨率晶體結構進行解析。之后,針對病毒結構虛擬篩選已有的藥物。
通過對已有藥物的重新認識,他們最終發(fā)現(xiàn)了30種潛在藥物。消息一出,舉國喧嘩,好像病毒惡魔轟然倒地。
但是,九游會j9不必高興的太早。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些藥物不一定有用。因為這些藥物只是預測的結果,還沒有任何實驗和臨床證據(jù)。
任何假說只有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成為真理?,F(xiàn)在九游會j9只能說這些藥物通過軟件預測能夠治療新冠病毒,但具體有沒有效果,只有病人吃了之后才能知道。
但是這一研究也為九游會j9提供了一個思路,新藥來不及做,不如九游會j9試試舊藥。反正已經存在,沒準還有副效應,能治新冠肺炎。
2月4日李蘭娟院士在武漢公布了治療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蘭娟院士通過離體細胞實驗證明了兩種處方藥對新冠病毒的復制有抑制作用。他們發(fā)現(xiàn)西藥阿比朵爾,達蘆那韋在一定濃度下可以抑制新冠病毒的復制。
但是這一劑良藥真的是解藥嗎?
其實九游會j9仔細想想,好像還沒法下定論。因為他們僅僅利用離體細胞實驗證明了某種藥物可以抑制病毒,但是在人體的整個系統(tǒng)中有沒有用,還沒有直接的證據(jù)。
其實對待細胞內的病毒和對待人體內的病毒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可能被飛來的巨石砸死,可一個國家不會因為一場泥石流而滅亡。
離開人的整體來談療效,更像是紙上談兵,發(fā)發(fā)文章可以,具體如何用藥,還得聽臨床醫(yī)生說了算。
那最后,九游會j9只能去醫(yī)院里尋找解藥了。真正能救人的藥,才是好藥。
2020年2月1日,《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報道了美國首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被成功治愈的病例。
患者是一名35歲的男性,1月19日從武漢回來后因咳嗽和發(fā)燒遂到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的診所就診。
之后美國疾病防控中心通過實時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 (RT-PCR)的方法確診此人患有新冠肺炎。
醫(yī)院前期主要對患者進行支持性治療,但不見好轉。在住院第7日晚上,醫(yī)師將一種試驗性抗病毒藥進行了特許用藥。
在用藥的第二天晚上,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截止到1月30日,患者除咳嗽改善比較緩慢外,其他臨床癥狀均已消退。
這種特許藥是吉利德公司(Gilead)的一種處于研發(fā)階段的核苷酸類似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大家戲稱“人們的希望”。它最早是針對埃博拉病毒開發(fā)的一款藥物。
其實這種無心插柳的例子早就有了,現(xiàn)在銷量很大的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當年就是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但是人們發(fā)現(xiàn)其對男性性功能具有促進功能,后來得到廣泛使用。
這下九游會j9可以說找到解藥了吧!都有患者被治愈了,應該盡快從美國進口這個藥用于治療新冠肺炎。
且慢,越是特殊時期,越需要九游會j9的理智。
雖然這個藥治愈了一個患者,但這只是個例,個例往往不能代表整體情況。這也就是說,這個人吃這種藥有用,其他人吃這種藥不一定管用。
因為人體復雜之處就在于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這位患者康復可能緣于其之前較好的身體素質。而其他身體條件不好的患者可能吃了這個藥反而沒用。
而且,這個患者能夠得到治愈,也不是因為只吃了這一種藥,九游會j9無法排除其他藥物對治理這個病所作的貢獻。
有可能瑞德西韋的成功只是因為其站在了其他藥物偉人的肩膀上,在其他藥物起效的時候,患者也吃了瑞德西韋,最后治愈了。九游會j9不能把功勞都給了瑞德西韋吧。
那到底如認定解藥真的管用???如何判讀患者是因為吃這種藥好的,還是因為自身痊愈了?如何排除吃這個藥對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效應呢?以及這個藥對其他人有用嗎?老人、小孩、孕婦都能吃嗎?
要想回答這些問題,九游會j9必須進行大規(guī)模的隨機雙盲對比實驗。這樣才能確定某種藥物對于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什么是大規(guī)模隨機雙盲對比試驗呢?其實說白了就是人要多,用來取得更符合整體人群規(guī)律的數(shù)據(jù)。再就是吃藥的人和發(fā)藥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藥,排除吃藥帶來的安慰劑效應和人的主觀偏見。最后比較藥物組和安慰劑組在治療效果和副作用上的差異。
2月5日,由吉利德公司發(fā)起,中日友好醫(yī)院的曹彬教師牽頭開展了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預計在4月27日結束。
這一第三期的臨床實驗將在中國招募270名患者,主要進行瑞德西韋對治療輕度和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測試。
為什么需要這么久呢?其實臨床實驗一般包括一二三期,不同期有不同的目的。一期一般是測試藥物的劑量,不能多吃,也不能吃少了。二期的目的是驗證藥物的安全性,保證藥物沒用很大副作用。三期才是驗證藥物是否有效,與安慰劑是否有顯著差異。
大多數(shù)藥物會死在不同的臨床試驗時期,就像打游戲過關一樣,只有堅持到最后見boss的才是最牛的。通過臨床試驗的藥物,最后通過相關部門審批后才能上市,最終造福人類。
制藥界有句話說:十年十個億。意思是能夠研發(fā)出一款新藥,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花費十幾個億。如此巨大的投入可見新藥研發(fā)之難。
新藥的研發(fā)往往要經過藥物的篩選,體外實驗,體內實驗,臨床一二三期,最終通過相關機構批準才能通過。
藥物的誕生大都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數(shù)以億計的投入,而伴隨他們的是數(shù)以萬計的流產藥物。
由此看來,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任重道遠?;蛟S瑞德西韋在4月27日結束臨床三期測試后能夠順利通過批準吧,那樣患者可以更早地吃到救命藥。
現(xiàn)階段的各種可能治療新冠肺炎藥物的報道,讓我認識了藥物發(fā)展的過程,也讓九游會j9學會到了如何判讀一個藥物是否真的有效。
真正的解藥是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經過大規(guī)模的人體實驗來證明的。也許抗新冠肺炎的解藥一時還不能拿到,但通過這一過程,九游會j9對于鑒別市場上各種假藥有了經驗。
希望這次災難帶給九游會j9的不僅是痛苦和損失,更應該帶給九游會j9的是如何科學地認識疾。綰衛(wèi)碇塹胤治齦髦中畔,不被謠言所迷惑,讓九游會j9在面對其他疾病時也能夠找到真正的解藥。